Jackt鸡仔包

这里是Jackt,称呼我鸡仔即可。沙雕、涩图画手。
P站ID:1036258
猫爪ID: jackt
poipikuID:1070419
爱发电:jackt
感谢各位的留言,我都会仔细看的,不过社恐所以不怎么回复,请谅解。
目前开放接稿,具体请看置顶。(漫画档期已满)

寫同人文這件事--下

漆黑的星子:

4. 打開你習慣的創作界面

要求你絞盡腦汁的時刻正式開始了。

調整好狀態,佈置好周遭環境--視個人需求,注意安全如果你喜歡在懸崖邊迎著浪濤邊使用MAC--找個你最喜歡的創作姿勢,在椅子或床上安置好你自己。然後使用你的創作工具。

寫作時每個人的習慣不同,上述僅供方向性參考。你要邊跳繩邊朗誦大段詩歌以後才能開電腦也無所謂。

對於這部份,因為具體表現受到每個人的才能與程度限制,我也只有一點個人建議:不要頻繁離開/重回寫作狀態。

你需要留給你的創作一段盡可能寧靜的時光。

敘事文學是連貫而非破碎的,是講求邏輯而非一時憑興將情節順序倒反改動,是需要耐性調整修正思考猶豫而非利用零碎時間摺摺紙鶴再將它們扔進罐子於是大功告成--你需要將心神專注在正在進行的事上頭。即便你才扔下它們數小時以至數月。

有些作者筆下的主要人物,前一章還在猶豫究竟要不要向喜歡的另一名人物告白,後一章則又「因為某事初次對那名人物感生了些許好感」,對於這種鬼打牆現象,我只能猜測也許是沒大綱沒習慣檢視自己前頭寫了什麼外加拖延太久完全忘了進度之故。

有時候我閱讀那些文本,只是想知道一個自詡創作者的人在這件事上的情況還能多糟。

結果往往超出我的想像邊界。


5. 運用你的敘事技巧

其實並不太想談論這一點。就角色立場而言,個人認為這方面並不該期望於某些能夠速成的途徑,而是只能藉由當事人大量閱讀與練習,自行摸索並體會。

給一點提示方向,在下筆前你就該確定,寫作時也需不時進行自我檢視的可能有(但不限於):

①敘事視角

②敘事時間

③主題

④情節

⑤人物

⑥結構    

以及隱藏的一點:

⑦受眾的背景與環境

「我說的話,其意義並不是取決於我個人的意向……語言的意義有其社會性,在屬於我之前,它是屬於我的社會,這一點有其現實的道理。」--T. Eagleton

又以及我通常用以自幾行文句直觀評斷作者層次的:

⑧修辭、語法、錯別、語言風格


不,這些項目我完全不打算詳述,真的,逼我也沒用。你得注意,但箇中有太多可說,祝那些毫無概念的人好運。

……

算了,這是的補充,翻到了曾聊過的內容就順便放出來:


敘事視角(Narrative mode)

講到敘事就順帶提一下。以下是個人概要整理,要更清楚明確界定的可以自己去找資料。

第一人稱敘事視角常常可以在偵探推理小說中拿來與第三人稱切換以設置心理詭計。一般來說只能知道自身的內部思維和感想,對於他者必須建立在猜想和揣測之下。除非這個我擁有特殊能力,或者精神疾病。(好比設定是上帝或者妄想能聽見他人想法的患者)

優點是容易讓讀者有帶入感以及真實感(即使文藝文本的構成條件之一往往是一定程度的虛構性),容易設身處地跟隨敘事者的敘述下去。常出現在報導文學自傳回憶錄一類吧。有個年代紀錄自身疾病(癌症/精神問題)的紀實文學很盛行。

知名的著作好比法國有《追憶似水年華》(我永遠看不完第一部)、德國有《少年維特的煩惱》、《茵夢湖》。

第二人稱敘事視角幾乎是不能拿來用並且很少遭拿來使用,順帶我覺得此視角很經典的著作:《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

大概是相當程度受到局限的緣故。(必須要讀者一直假想自己如何又如何,這樣角色的代換也減低了敘事時的真實感)

第三人稱敘事視角常常,或說通常是作者本身的全知(或上帝)視角。這時候(乍看不存在的)敘事者其實是作者,他可以穿越各個人物內部也可以單純描述人事物表像外部。敘事詭計也常見於模糊指涉的"他"(或她),誤導讀者一路錯認下去,最後真相大白時製造驚奇感;而不全知的狀況也有,即聚焦在單一人物身上,以該人物視角去觀察其餘一切外界人事物。此時作者不用上帝視角窺探。

第三人稱全知應該是最好用萬用的視角。常可和第一人稱(日記體/書信體)交錯使用。而且愛聚焦在單一人物內部就聚焦在單一人物內部,愛全部外部視角就全部外部,非常方便。

至於福爾摩斯中華生或腐爾的紀錄還是受制於第一人稱敘事限制,即只能描述自己見聞和推測之事,你可以看到,當中敘事者對於自身以外的描述視角仍只能是外部的(發生了什麼什麼,而非能窺探他人內心活動)。當中出現的他/她/它不是等於第三人稱視角用法,而是第一人稱敘事者"我"眼中見到的外界他者。必須要厘清這點

底下舉點例子。句子胡謅的,不出於任何一篇作品。


第一人稱:"他昨夜來找我。"、"爸爸昨晚冒雨出去了。"、

第二人稱:"現在你拿起了杯子,嘗了一口,接著打開了筆記本。"

第三人稱:"他終究沒能回去,那個小鎮的裁縫女兒每年秋天依舊會到磨坊外,等著一個永遠不會得到的消息。"(全知)"他困惑地看了看窗外。而她狐疑地抬了抬頭。"(全知,複數人物內部)、"他跑到車站時,火車正好駛離。他們都在上頭向他揮著手。"(單純外部描述)、"她憤怒地瞪了他們一眼,覺得這票人沒一個安好心--這都是些什麼樣的無賴啊。連同上午那個向她搭訕的小夥子也不例外。"(聚焦在人物內部,很可能非全知,視全文而定。)


簡易的全知判別法:只要作品中出現敘事者描述了以一己人類之軀本無法知道(看不到聽不見摸不著聞不到也非夢境或個人揣測並且無人通風報信)卻知道了的事,不管是睡著時隔壁鄰居正在幹嘛,閉眼瞬間發生了什麼視覺變化,你前女友只存於內心未說出口的長恨歌,主管在小密室議論某人的實況,八百里遠的加油站發生的某事。諸如此類,它就是全知。

其餘不補。有緣再見。


6. 找個可憐鬼試閱你的大作

各位在創作路上自得其樂的作者夥伴們,考驗你們友誼的時刻到了。

假設前面諸位都已經披荊斬棘橫越一切困難與困惑,交出了接近可以發表狀態作品。那麼,是時候找個忠誠讀者或者被迫忠誠的讀者了。

願意閱讀並給你建議的都是心地真誠的人,畢竟無論他覺得你的作品好或爛,至少人家願意犧牲小我地讀,讀了以後還願意擔著冒犯你自尊心的風險擠出一點感想回饋,實屬不易。

這說明什麼?說明他可能忍你很久了。說明你需要找的倒楣鬼,其審美程度不能太低,若要完全低於你的作品,此人就只能叫好而無法看出具體好壞;最好是符合或高出作品一截--出於人道主義不要超出太多不然他會像被迫狗帶一樣痛苦--以能指點你在情節、用詞、主題表現或甚至是人稱上就出現的問題。

如果你的試閱/校稿者只能一直叫好,那你乾脆錄下他的「好好好」自己回放得了;如果你覺得他太嚴厲或者沒有講到你的真實需求,那可能最該歸結的原點是因為你也沒有什麼朋友的緣故。

無論如何,珍惜那些願意在你左右的人,少抱怨。他們的忠誠通常來自於與你旗鼓相當或者相當接近的水平。

然後呢?改改改改改修修修修修,直到你的試閱者表示「好吧,這能接受」或者十足煩透你寧願默默玩數讀也不回應對話視窗了為止。


7. 檢視讀者回饋

發表以後就能來檢視來自可愛讀者們的回饋啦。

我不會說那是評論。一般人慣稱的短評長評在我眼裡都只是讀者感想而已。什麼超過多少字就是長評之類的,個人自由,不予評論。

檢視回饋要做什麼呢?

在最好的情況你可以了解自身行文時的缺點,或者自文本出現的新的詮釋中得到個人體會,領略讀者能從你此回的表現方式中得到什麼,他們是如何解讀的,又希望看到哪些元素/情節……即便在讀者層次太低的環境裡,你也能藉此了解他們的程度,以調整文本用語及所探討主題的深度。

這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多數作者也能從表達「喜歡」的留言中得到下回的創作能量。

不過在這部份,我個人最喜歡的是得以藉此反窺讀者的內心,藉當中的表達方式和理解層次、詮釋方向來建立性格模型,收集每回樣本以備來日創作或者會派上用場。

另一方面算是滿足個人的好奇心,對於他人是怎麼接受自身文本……啊,若有我的潛在讀者們,閱讀到這裡請千萬不要往後退,我不會吃了你。

靠近點。然後打開你們的大腦……


最後談談心態

在創作這條路上,人們總要自我質疑。但除了那些天賦異稟者,沒有誰的作品得來輕而易舉。這種天才的例子也不多見,而且就算是天才也有人家的極限想追求呀,只是你可能還在期望自己搬磚輕鬆點,人家煩悶不能做到空中蓋長城。

不要老是覺得自己最苦最難最翻騰,其它作者都下筆如有神,夜碼三篇文。少作夢,多幹活。

即便不用實際肉體勞動,但寫文同為一種刻苦的心智勞動。如果你懂勞動的含意的話。

另外不要為讀者表達他們讀不懂你的文而氣結。因為原因也通常只有兩種:一是文本低於受眾閱讀要求,二是受眾低於文本理解要求。

不管是誰的鍋你都能背上,然後從中得到一些經驗。畢竟在現代若真要把寫作當飯吃的話,人們往往會選擇大眾文學。那麼迎合市場就很重要了。


暫時就這樣吧。以上。

评论
热度(80)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Jackt鸡仔包 | Powered by LOFTER